中国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,共产生了839名有姓名记载的状元,这其中只有一个女人。这个女人叫傅善祥,1853年在太平天国考中女科状元,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状元。奇怪的是期货配资哪家好,这样一个才貌双全、前途无量的女状元,结局却极其悲惨。更奇怪的是,关于这个女状元的真实身份和死亡原因,至今争议不断,连学者都搞不清楚真相。
书香门第的苦命女1833年,南京城里一户书香人家迎来了一个女婴。这个女孩就是傅善祥,父亲傅槐是清代生员,靠开馆授学为生。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,傅家却把这个女儿当宝贝一样疼爱。
傅善祥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。别的女孩在玩泥巴的时候,傅善祥已经能背诵唐诗宋词了。父亲傅槐看女儿这么聪明,干脆把女儿当儿子来培养,让女儿读四书五经,学习经史子集。
展开剩余91%可好日子没过几年。1841年,傅善祥8岁那年,父母相继去世,这个温馨的小家瞬间破碎了。父母一死,家道迅速败落,小小的傅善祥只能依靠哥嫂过日子。
哥嫂对这个小姑子倒也不算刻薄,可家里本来就不富裕,多张嘴吃饭确实是个负担。更要命的是,傅善祥还是个女孩,在那个年代,女孩就是赔钱货,早点嫁出去才是正道。
1846年,13岁的傅善祥被哥哥按照父亲生前的约定,嫁给了指腹为婚的李家。这门亲事听起来不错,可现实却很残酷。李家的"新郎官"比傅善祥还小6岁,只有7岁,完全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屁孩。
傅善祥就这样成了童养媳,在李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。李家人把傅善祥当免费保姆使唤,洗衣做饭、照顾小丈夫,什么活都得干。更可气的是,李家人还经常嫌弃傅善祥读过书,说什么"女子无才便是德",不让傅善祥再碰书本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。1851年,傅善祥18岁那年,小丈夫得了麻疹,没几天就死了。
李家婆婆看着这个年轻貌美的儿媳妇,心里打起了歪主意。既然儿子死了,这个女人留在家里也没用,不如卖给别人换点银子。李家婆婆联系了几个人贩子,准备把傅善祥当货物一样卖掉。
傅善祥听到风声,吓得不轻。在那个年代,被卖掉的女人下场可想而知,不是进青楼就是给人当妾室。傅善祥虽然年纪不大,可读过书,知道这种命运有多可怕。
就在傅善祥绝望的时候,机会来了。1853年3月,太平军攻占了南京,整个城市都乱套了。李家人忙着逃命,哪还顾得上看管傅善祥。傅善祥趁着混乱,偷偷逃出了李家,走投无路之下,投奔了太平军。
对于一个走投无路的女人来说,太平军简直就是救命稻草。太平天国提倡"男女平等",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。更重要的是,太平天国还破天荒地要开设女科,让女人也能参加科举考试。
这个消息对傅善祥来说,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。从小饱读诗书的傅善祥,终于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了。
破天荒的女状元1853年春天,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,洪秀全颁布了一道惊世骇俗的诏书:开甲取士,同时增设女科!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头一回。
消息传出,整个天京都炸锅了。让女人参加科举考试?这不是胡闹吗?别说普通老百姓接受不了,连太平天国内部都有很多人反对。可洪秀全铁了心要搞男女平等,谁反对都没用。
女科的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,这位巾帼英雄在太平天国威名赫赫,人称"女中豪杰"。男科的主考官则是东王杨秀清,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。考试消息一出,报名的女人寥寥无几,总共才300多人。在那个年代,识字的女人就不多,敢于参加科举考试的更是凤毛麟角。大部分女人都觉得这事太荒唐,女人读书做什么?还要当官不成?
傅善祥却不这么想。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傅善祥深知,这次考试是改变命运的千载难逢的机会。错过了这次,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考试那天,洪宣娇亲自出题: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》。这道题可是个大难题,考的是孔子在《论语》中的一句话。按照传统观念,这句话就是贬低女性的经典语录,女人天生就比男人低等。
可傅善祥偏偏不信这个邪。拿到考题后,傅善祥文思如泉涌,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。文章引古论今,列举了历代巾帼英雄的丰功伟绩,从花木兰到穆桂英,从卫子夫到武则天,一个个女性的光辉事迹被傅善祥信手拈来。
更精彩的是,傅善祥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:"三皇不足为皇,五帝不足为帝,惟我皇帝,乃真皇帝。"这句话不仅驳斥了孔子的观点,还狠狠拍了洪秀全的马屁,说只有太平天国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。
考试结果很快就出来了,傅善祥毫无悬念地夺得头名,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状元。消息传出,整个天京都沸腾了。有人欢呼雀跃,觉得这是男女平等的伟大胜利;也有人摇头叹息,觉得这是世风日下的表现。
科举考试一结束,杨秀清就迫不及待地把傅善祥召进了东王府。名义上是要重用这个女状元,实际上杨秀清也被傅善祥的才貌深深吸引了。
傅善祥进入东王府后,被任命为"女侍史",负责起草诏命和整理文献。这个职位听起来不高,可在太平天国却是个肥差。东王府是太平天国的实际权力中心,所有重要文件都要经过这里,傅善祥等于是掌握了太平天国的文字工作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傅善祥的工作能力极强。那些复杂的公文,在傅善祥手里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。杨秀清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女状元,很快就把傅善祥提升为"簿书",让傅善祥批阅所有来往的文件。
太平天国很快就有了"武有洪宣娇,文有傅善祥"的说法。洪宣娇负责军事,傅善祥负责文治,两个女人成了太平天国的左膀右臂。
改革者的光辉时刻傅善祥当上状元后,很快就展现出了超人的政治才能。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,傅善祥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。
1854年6月,在傅善祥的建议下,太平天国开始了一系列重大改革。这些改革不仅影响了太平天国的政策,甚至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。
傅善祥多次劝说杨秀清,要求修正"独尊教约"的文化政策。在傅善祥的影响下,杨秀清以"代天父言"的名义,允许民众阅读儒家经典,恢复了传统文化的地位。
更重要的是妇女政策的改革。太平天国建立初期,实行严格的"男营女营"制度,夫妻不能同居,连见面都不行。这种制度虽然体现了宗教理想,可在现实中却行不通。
傅善祥作为女性,深知这种制度对妇女的伤害。夫妻分离,骨肉分散,这哪里是解放妇女,分明是折磨妇女。傅善祥不断向杨秀清进言,要求废除"女馆"制度。
在傅善祥的努力下,太平天国终于废除了"女馆"制度,恢复了家庭制,允许青年女子正常婚配。这项改革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,很多人都说是傅善祥救了他们的家庭。
傅善祥还力劝杨秀清废除不准女子改嫁的条令。在传统社会,寡妇改嫁是天大的丑事,要被人指指点点一辈子。可傅善祥自己就是寡妇,深知这种制度的不合理。
这个博物馆虽然规模不大,可在那个年代却意义重大,为保护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。
民间很快就流传起了一首歌谣:"跟着洪宣娇,会打火枪会耍刀;跟着傅善祥,能治国来女自强。"这首歌谣生动地概括了傅善祥的历史地位。
可风光的背后,危险也在悄悄逼近。傅善祥虽然才华出众,可在那个男权社会,一个女人权力太大,总是容易招来嫉妒和仇恨。更要命的是,太平天国的领导层正在加速腐化,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尖锐。
天王洪秀全对傅善祥也很感兴趣,经常把傅善祥从东王府借调到天王府处理政务。1854年3月,洪秀全干脆任命傅善祥为"恩赏丞相",让傅善祥同时为两个王府服务。
这种安排看起来是对傅善祥的重用,实际上却让傅善祥陷入了微妙的政治漩涡。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,傅善祥夹在中间,处境越来越危险。
更糟糕的是,傅善祥已经成了杨秀清的女人。杨秀清有66个妻妾,傅善祥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一个。这种关系让傅善祥彻底绑在了杨秀清的战车上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红颜薄命的悲惨结局1856年,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终于爆发了。这一年,太平天国的几个主要领导人都已经彻底腐化了。
天王洪秀全生活极其奢华,马桶都是用黄金打造的,出行时前呼后拥,侍从成百上千。洪秀全不断选拔美女进宫,有封号的"王娘"就有88个。东王杨秀清也不甘示弱,同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。
在这种环境下,才貌双全的傅善祥自然成了抢手货。洪秀全早就对傅善祥垂涎三尺,杨秀清又舍不得放手。两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暗中较劲,传说这也是后来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傅善祥虽然身在权力中心,可女人的直觉让她察觉到了危险。傅善祥多次提醒杨秀清要收敛一些,可杨秀清已经被权力冲昏了头脑,根本听不进去。
1856年8月,太平天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。在洪秀全的密令下,北王韦昌辉连夜率领三千亲兵赶回天京,在燕王秦日纲的配合下,发动了血腥的政变。
政变来得太突然了,杨秀清根本没有防备。韦昌辉的军队包围了东王府,把府里的男女老幼杀了个鸡犬不留。两万多人在一夜之间血流成河,整个东王府变成了人间地狱。
身在东王府的傅善祥也没能逃脱厄运。在乱军的砍杀中,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香消玉殒,年仅23岁。有记载说,傅善祥的尸体被抛进了秦淮河,一代才女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。不过,关于傅善祥的结局,历史上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。有人说,在天京事变前夕,傅善祥已经察觉到了危险,提前削发为尼,离开了王府,后来不知所终。
还有更浪漫的说法,说傅善祥在王府里和一个叫何震川的才子产生了爱情,两人在事变前夕双双逃离南京,隐居在上海的小巷子里,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。
这些不同的说法让傅善祥的结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到底哪个版本是真的?恐怕永远都是个谜了。
不管怎么说,傅善祥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,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,傅善祥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气,为后世女性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。
可惜的是期货配资哪家好,这样一个杰出的女性,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政治斗争的漩涡。红颜薄命,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宿命吧。
发布于: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市行情鑫东财配资_外汇鑫东财配资_现货鑫东财配资观点